□本報特約記者 孔小敏 通訊員 歐志強
“十三五”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.795萬平方公里,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43萬畝,全省水源供水優化配置能力達到86億立方米……在山西省委宣傳部(省政府新聞辦)近日舉行的山西省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”系列新聞發布會上,山西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了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,水生態修復、水利脫貧攻堅、水資源優化、重大水利項目、民生水利等情況。
讓“水瓶頸”成為“水支撐”
黨的十八大以來,全省水利系統努力破除制約山西經濟社會發展的“水瓶頸”,全面啟動水源、水權、水利、水工、水務“五水綜改”,凸顯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安全保障作用。
在發布會上,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介紹,全省水生態修復取得階段性新成果。制定完善以汾河為重點的“七河”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,以省政府令形式發布了《關于加快實施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的決定》,汾河干流13.5公里先行示范段建設任務全部完成,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區建設全面開工。
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全面躍升。“十三五”新增供水能力5.49億立方米,全省水源供水優化配置能力達到86億立方米,大水網四大骨干工程主體基本收官,連通六河、縱貫南北的供水網絡已具雛形。
水旱災害防御能力持續增強。全省完成了223座水庫安全鑒定、12座水庫降等報廢、598座水庫劃界,除險加固了10座病險水庫、735座大中型骨干淤地壩,實施了75個中小河流治理項目,防洪體系進一步完善。
讓水環境創造高品質生活
興水利,惠民生,人民水利為人民。“十三五”期間,全省累計鞏固提升了1265.1萬農村群眾飲水安全條件,涉及貧困人口181.5萬人,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全面解決,農村集中供水率達96%,自來水普及率達94%,水利脫貧攻堅任務全面完成。
山西省水利廳總工程師武斌介紹,下一步,省水利系統堅持城鄉供水一體化、規?;?、信息化思路,大力推動一縣一公司運營農村供水工程,特別注重防止農村小泉小水不穩定,今年重點對農村集中供水工程進行維修養護或升級改造,加強飲用水源保護。推進農村供水工程“互聯網﹢監管”模式,通過安裝村級智能水表,同步聯調組網、搭建平臺,實現村級供水工程用水情況遠程監管,著力加強農村供水水質日常檢測。
同時,加快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。全省落實農業灌溉“穩量增效、補齊短板、提高品質”發展思路,堅持節水優先,大禹渡、尊村、北趙、禹門口4個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總體實施方案已通過水利部、國家發改委技術審查。啟動大禹渡、尊村、北趙3個大型灌區現代化改造,今明兩年推進16個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。
如何建設宜居水環境,增強人民群眾的舒適感、獲得感、滿足感?河長制是重要抓手。全省河湖長制從“全面建立”邁向“全面見效”,努力實現水量豐起來、水質好起來、風光美起來,高質量完成四方面12項改革任務,建立了省市縣鄉村五級河湖長組織體系,推行了“河湖長﹢河湖長助理﹢巡河湖員”工作模式,嚴厲打擊非法采砂,推進河湖“清四亂”常態化,讓生態水景永駐三晉。
全力提升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水平,建立更加優化的水資源配置體系,努力實現堅持生態優先,推動高質量發展,創造高品質生活的有機結合……山西把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,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。
展望新征程,邁步從頭越。站在進軍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起點上,全省各級水利部門將不忘初心、接續奮斗,為全省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水支撐。
來源:中國水利報 2021年09月01日 第4916期 頭版